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逾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
注释
1.穿:《·召南·行露》:“何以穿我墉。”《资治通鉴》:“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说文》:“穿,通也。”这里用为洞穿之意。
2.窬:(yu余)《左传》:“筚门圭窦(窬)。”《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淮南子》:“埏埴而为器,窬木而为舟。”《汉书·胡建传》:“穿窬不繇路。”《说文》:“窬,穿木户也。”这里用为打洞穿墙过去之意。
3.餂:(tian舔)《集韵·忝韵》:“餂,取也。”这里用为用甜言蜜语诱取、探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