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诗人
  • 诗词标签
  • 诗词周边
  • 诗词名句
  • 年代诗人
  • 诗词列表
  • 史书典籍
  • 诗人列表
  • 首页 > 古诗文列表 > 司马迁的诗 > 鸿门宴 > 文言现象

    文言现象

    常见词汇
    秦时与臣游(游,结交)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意,料想)
    张良西向侍(侍,陪从)
    若属皆且为所掳(属,一类人)
    常以身翼蔽沛公(蔽,掩护)
    即带剑拥盾入(拥,拿着)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举、胜 ,尽)
    大王来何操(操,携带)
    大行不顾细谨(谨,细节)
    闻大王有意督过(过,过错)
    会其怒(会,适逢)

    注音
    玉玦(玦,jué,半环形玉佩。“玦”与“决”同音,范增用玦示意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
    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这里是犒(kào)劳的意思)
    鲰(鲰,zōu,卑微,浅陋)生说(读“shuì“劝告,劝诫)我曰
    奉卮酒为寿(卮zhī,酒器,大酒杯)
    数目(数,shuò,多次)
    戮(戮,lù联合,一同)力瞋(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目
    目眦(眦,zì眼角)尽裂
    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
    彘(彘,zhì,猪) 肩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
    不胜杯杓(胜shèng,杯bēi,杓sháo,杓,同“勺”,酒器)
    沛公欲王关中(王wàng,称王)
    毋内诸侯(内nà,通“纳”,接纳)
    樊哙(樊哙,fán kuài)

    通假字
    成五采(“采”通“彩”,是彩色的意思)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距”本义为鸡距,是成年公鸡的一个脚指,左右相对,交配时卡在母鸡的背上。故而,此时“距”应当作“卡”解,即卡住关口,禁止通行。)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不者(“不”通“否”读fou 三声,无义)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坐”是指“跪坐”姿态,不是通假字。此姿态最容易受到攻击,是最佳的刺杀时机,而站立时更容易躲避攻击,刺杀困难。)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贴身卫士)
    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献上)
    拔剑切而啗之(“啗”通“啖”,吃)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通“俱”,全、都。)(倍:通“背”,背叛,忘记。)[4]
    沛公不胜杯杓(杯杓:通“杯勺”,杯子勺子,指酒力)
    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

    词类活用
    A 名词用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驻军)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
    不可不语(告诉)
    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吾得兄事之(侍奉)
    范增数目项王(示意,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惩罚)
    道芷阳间行(取道)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若入前为寿(走上前)
    沛公奉卮酒为寿(祝(项伯)身体健康)
    B 名词用作状语
    项伯乃夜驰之(在夜晚)
    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那样)
    头发上指(向上)
    四人持剑盾步走(徒步)
    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C 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下来)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停步 内:使……进入)
    拔剑撞而破之(使……破)
    樊哙侧其盾以撞(使……侧过来)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
    D 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与……交好)
    秋毫不敢有所近(靠近)
    E 形容词用作名词
    此其志不在小(小的方面)
    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
    F动词用作名词
    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

    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 今: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进来,偏义复词 今:进出)[4](古:意外的变故 今:副词,很、非常)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河北省,河南省)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古:小人离间之言 今:仔细说来)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现在别人,指刘邦 今:现在的人)
    沛公已去(古:离开 今:从自己一方到另一方)
    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之所以……是因为……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沛公奉卮酒为寿(古:敬酒 今:岁数大)
    我为鱼肉(古:鱼和肉 今:鱼的肉)

    句式解析
    (1)判断句
    ①。用“……也”表示判断
    名词或名词短语做谓语
    此天子气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②.用“……者,……也”表示判断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③。用“为”表示判断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④.无标记表示判断
    此亡秦之续耳。
    (2)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
    今日之事何如?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客何为者?
    籍何以至此?
    ②.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贪于财货
    具告以事
    长于臣
    因击沛公于坐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得复见将军于此
    ③.定语后置
    白璧一双
    玉斗一双
    (3)被动句
    ①。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②.无标记
    珍宝尽有之。
    (4)省略句
    沛公欲王(省介词宾语“于”)关中
    沛公军霸上
    为(省介词宾语“之”) 击破沛公军
    则与(省介词宾语“之”)一生彘肩
    旦日(省主语“你”)不可不蚤自来谢(省介词宾语“于”)项王
    欲呼张良与(省介词宾语“之”)俱去,曰:“毋从(省介词宾语“之”)俱死也。”
    加彘肩(省略状语“于盾”)上
    将军战(省介词宾语“于”)河北,臣战(省介词宾语“于”)河南
    置之(省介词宾语“于”)坐上
    (5)固定结构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即……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比较……哪一个……”)
    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的)

    难句解析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旦日”即明日,“臣”是刘邦自谦的称呼,“戮”是联合,一同的意思,“河北”、“河南”指黄河北岸、黄河南岸。全句译为:沛公第二天一早就带着百多个骑兵来拜见项王,到达鸿门,赔不是说“臣仆跟将军合力同心攻打秦王朝,将军在黄河北岸作战,臣仆在黄河南岸作战。”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置”,放弃。“车骑”指战车。“道”用作动词,取道。“间”可译作从小路或秘密地。全句译为:刘邦就丢下他的车马与随从人员,独自骑马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及盾牌,快步离去。从骊山下,经过芷阳抄小路逃走。
    3、臣请入,与之同命。
    “之”可指沛公,也可代项庄,两种说法都成立。一般取前说,即“与沛公同命。”。全句译为:我请求进去,跟沛公同命运。
    4、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撞”在现代汉语中是“运动着的物体跟别的物体猛然碰上”,在这句中“撞”作击刺讲。全句译为:亚父接了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击破了它。

    一词多义
    如: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动词,好像)
    沛公起如厕(往,到……去)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意: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全、尽)
    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动词)
    哙拜谢(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告辞,告别)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谢罪)

    ①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
    ②从此道至吾军(军营,名词)
    ③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名词)

    ①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

    ①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
    ②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

    ①亡去不义(离开,动词)
    ②相去四十里(距离,动词)

    ①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抵抗,抵御)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形容词作名词)
    ②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副词)
    ③故听之(所以,连词)

    ①项王、项伯东向坐(坐下,动词)
    ②因击沛公于坐(座位,名词)

    ①张良是时从沛公(跟随,动词)
    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带领,使……跟着,动词)

    ①刑人如恐不胜(尽,形容词)
    ②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动词)

    ①为击破沛公军(动词,攻打)
    ②因击沛公于坐(动词,刺杀)

    卮酒安足辞(动词,推辞)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动词,告别,辞别)
    大礼不辞小让(动词,顾及)
    2、虚词

    ①客何为者(wéi,做,干,动词)
    ②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wéi,做,担任,动词)
    ③窃为大王不取也(wéi,认为,动词)
    ④为击破沛公军(wèi,替、给,介词)
    ⑤我为鱼肉(wéi,是,动词)
    ⑥吾属今为之虏矣(wèi,被,介词)
    ⑦何辞为(wéi,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
    ⑧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第一个“为”, wèi,给,介词;第二个“为”, wéi,动词,成为)  ⑨军中无以为乐(wéi,动词,作为)
    ⑩且为之奈何(wèi,对,动词)
    ①①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wéi,是,动词)
    ①②君为我呼入(wèi,替,介词)
    ①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wèi,替,介词;wéi,做,动词)
    14.如今人方为刀俎(zǔ),我为鱼肉,(wéi,是,表肯定)
    1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wéi,被,动词)
    因:
    ①因言曰:……(趁机)
    ②不如因善遇之(趁机,趁着)
    ③因击沛公于坐(趁机)
    ④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①具告以事(介词,把)
    ②籍何以至此(介词,凭)
    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介词,拿)
    ④还军霸上,以待项王(表目的连词,来)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副词,尚且)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③且为之奈何(副词,将要)

    ①长于臣(介词,比)
    ②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介词,对,向)
    ③樊哙覆其盾于地(介词,在)

    ①然不自意(然而,连词)
    ②不然(这样,代词)
    ③项王默然不应(……的样子,形容词的词尾)

    ①珍宝尽有之——代珠宝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
    ③为之奈何——代词,指这件事
    ④吾得兄事之——代词,指他
    ⑤与之同命——代词,指沛公
    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结构助词,的
    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代词,指先破秦入咸阳的人
    ⑧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在
    ⑨今者有小人之言——的
    2、实词
    1、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动词,举起、抬起;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动词,举荐,推荐
    范进中举: 名词,科举考试制度
    戍卒叫,函谷举: 动词,攻克,占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动词,发动
    杀人如不能举: 副词,全、尽
    2、谢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谢曰 动词,谢罪、道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动词,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 动词,辞别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 动词,道歉
    往昔初阳岁,谢家事夫婿 动词,辞别
    阿母谢媒人 动词,推辞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动词,劝诫

    成语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zǔ),我为鱼肉
    秋毫无犯
    劳苦功高
    大行不辞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文言虚词
    若)
    (3)<代>你;你们;你(们)的。《鸿门宴》:“~入前为寿。”
    者)
    (6)<助>用在疑问句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鸿门宴》:“客何为~?”
    所)
    (4)<助>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被动句式。《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且为~虏。
    因)
    (9)<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条件,可译为“趁机”、“趁着”。《鸿门宴》:“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10)<副>就;于是。《鸿门宴》:“贡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乎)
    (2)<助>语气词。⒈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吗”。《鸿门宴》:“壮士,能复饮~-”⒉用在句末,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鸿门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
    为)
    (8)<动词>以为;认为。《鸿门宴》:“窃~大王不取也。”
    (10)<动词>对待。《鸿门宴》:“君王~人不忍。”
    ⑿<动词>担任。《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相。”
    ⒃<助>用在句中,起提前宾语的用;用药尾,表示感叹或疑问。《鸿门宴》:“如今人方~刀俎,我~鱼肉。”
    且)
    (3)<副>尚;尚且。《鸿门宴》:“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与)
    (1)<动词>给予。《鸿门宴》:“则~一生彘肩。”

    文言实词
    道)
    (1)<名>路;道路。[又]<动词>取道;道经。《鸿门宴》:“从郦山下,~芷阳间行。”
    过)
    (7)<动词>责备。《鸿门宴》:“闻大王有意督~之。”
    谢)
    (5)<动词>感谢;道谢。《鸿门宴》:“乃令张良留~。”
    说)
    (3)<名>言论;说法;主张。《鸿门宴》:“而听细~,欲诛有功之人。”
    胜)
    (2)<形>尽;完。《鸿门宴》:“刑人如恐不~。”
    置)
    zhì
    (1)<动词>放弃。《鸿门宴》:“沛公则~车骑,脱身独骑。”
    行)
    (6)<名>动作;行动;举动。《鸿门宴》:“大~不顾细谨。”
    王)
    (1)<动词>称王;统治天下。《鸿门宴》:“沛公欲~关中。”
    望)
    (2)<动词>盼望;希望;期望。《鸿门宴》:“日夜~将军至,岂敢反乎-”
    数)
    <副>屡次;多次。《鸿门宴》:“范增~目项王。”
    故)
    (5)<名>老朋友;旧交情。《鸿门宴》:“君安与项伯有~?”
    幸)
    (3)<副>幸亏。《鸿门宴》:“今事有急,故~来告良。”
    安)
    (8)<疑问代词>表处所.哪里;什么地方.《鸿门宴》:“沛公~在-”
    坐)
    (3)<名>座位。《鸿门宴》:“项王则受璧,置之~上。”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座”。
    善)
    (5)<动词>亲善;友好。《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留侯张良。”
    即)
    (4)<介>就在;当。《鸿门宴》:“项王~日因留沛公与饮。”
    内)
    <动词>同“纳”。接纳;收容。《鸿门宴》:“距关,毋~诸侯。”
    伯)
    (2)<名>对年龄大于白己的人的尊称。《鸿门宴》:“愿~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从)
    (4)<动词>依傍;紧靠着。《鸿门宴》:“樊哙~良坐。”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邮箱:Info@shangshiwen.com
  • 著名诗人
  • 诗词标签
  • 诗词周边
  • 诗词名句
  • 年代诗人
  • 诗词列表诗人故事
  • 史书典籍
  • 诗人列表词牌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