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诗人
  • 诗词标签
  • 诗词周边
  • 诗词名句
  • 年代诗人
  • 诗词列表
  • 史书典籍
  • 诗人列表
  • 首页 > 魏徵 > 魏徵资料 > 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

    行政

      魏徵以直言敢谏而闻名,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徵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难以伦比的。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李世民问魏徵:“君主怎样能够明辨是非,怎样叫昏庸糊涂?”魏徵答:“广泛地听取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个人就会昏庸糊涂。从前帝尧明晰地向下面民众了解情况,所以有苗作恶之事及时掌握。舜帝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故共、鲧、欢兜都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赵高,在望夷宫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异,在台城因受贿被下臣侮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死于扬州的彭城阁兵变。所以人君广泛听取意见,则宦官不敢蒙蔽,下面的情况得以反映上来。”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首次出自《孟子·公孙丑上》。魏徵鉴于隋末人口流亡、经济凋敝、百废待兴的事实,力劝李世民偃革兴文,实行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休养生息政策,表现了他政治上的“致化”思想。李世民即位初,曾与群臣谈及教化百姓之事。李世民认为大乱之后,恐怕难以教化。魏徵则认为:“久安之民骄佚,骄佚则难教;经乱之民愁苦,愁苦则易化。”他举例说,犹如“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一样。他还批驳大臣封德彝的“人渐浇讹,故秦任法律、汉杂霸道,盖欲化而不能”的说法,认为商汤灭夏桀,周武王伐纣,“皆能身致太平,岂非承大乱之后邪!”他又进一步说:“若谓古人淳朴,渐至浇讹,则至于今日,当悉化为鬼魅矣,人主安得而治之!”
    明德慎罚,惟刑之恤

      明德慎罚,惟刑之恤是儒家思想,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德、礼、诚、信:一个明哲的君主,为了移风易俗,不能靠严刑峻法,而在于行仁由义;光凭法律来规范天下人的行为是办不到的。

    文史

      史书编撰

      魏徵出任秘书监之职,主管国家藏书之事。上书言丧乱之后,典章纷杂。奏引学者校定四部图书。李世民令他领写四部群书。置雠校者20人,书手100人,校写秘阁图籍。数年之间,秘府图籍,灿然具备。他改职之后,与虞世南、颜师古等硕学名儒续任秘书监之职。主撰《隋书》,其《经籍志》虽出于于之宁、李淳风等众人之手,但总领其书。《隋书·经籍志》参考了阮孝绪《七录》体例,以《汉书·艺文志》之法,利用隋代遗书14466余部,89666余卷,与《隋大业正御书目录》核对,按经、史、子、集四部,下分40类,著录存书3127部,36708卷,佚书1064部,12759卷。对考南北朝、隋代的藏书有帮助。在著录方法上,每类下录书名、卷数、作者、时代、官衔、内容提要、真伪、存亡或残缺。以究学术之发展、考流别之变迁。为我国现存最古的第二部史志目录,是研究古代书目史的重要文献。他在《隋书经籍志·总序》中,对古代藏书的兴亡更替作了历史的总结,丰富了藏书史研究的内容。贞观七年(633),任侍中,封郑国公。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总论。主编有《群书治要》。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邮箱:Info@shangshiwen.com
  • 著名诗人
  • 诗词标签
  • 诗词周边
  • 诗词名句
  • 年代诗人
  • 诗词列表诗人故事
  • 史书典籍
  • 诗人列表词牌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