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诗人
  • 诗词标签
  • 诗词周边
  • 诗词名句
  • 年代诗人
  • 诗词列表
  • 史书典籍
  • 诗人列表
  • 首页 > 陈澧 > 陈澧资料 > 人物历史

    人物历史

    地理寻踪

      除了文章,别无踪迹

      陈澧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古时候的学者都喜欢云游四海,广交朋友,但陈澧的一生几乎都在广州度过,除了赴京赶考和授任河源县训导两月多之外,没有离开广州半步。他所研究的学术也多和广州的风俗、地理、方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就是这样一个“广州制造”的本土名人,在广州却找不到一丁点和他有关的历史记忆。

      出生在北京南路西侧的木排头,这里曾有陈澧故居,但在民国的时候被火烧掉。

      陈澧学习的地方就在西湖路,讲学的地方就在越秀山脚下。可按照地址一一找过去,所能见到的都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学校操场、内衣批发市场以及服装的专卖店。

      1882年(光绪八年),陈澧在广州病逝,享年72岁。遗体葬于广州大东门外大蟠龙冈。事后,陈澧的学生在菊坡精舍西边建起祠堂,专门纪念这位“诲人不倦”的老师,纪念他对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

    地理细节

      极尽潇洒学海堂

      陈澧学习育人的地方学海堂也在民国时期惨遭拆毁,但所幸还有一张老照片保存下来,依稀可以看到当时学堂的全貌。

      这张老照片是广东省民族文化研究会的崔志民在一本民国六年出版的“中国风景画”影集上发现的。可以清晰看到依越秀山而建、南起百步梯东梯的一系列建筑物。据崔志民介绍,山上的建筑物主体依稀可见“堂为三楹,前为平台,瞻望狮洋景象,甚为雄阔”,与《学海堂志》里记载的“堂中远眺,海门可见,堂阶南出循西而下行”特征十分吻合。崔志民指出,照片上百步梯东梯一侧下方另外一系列的建筑物据推测为应元书院,对照《应元书院志略》上手绘的示意图,照片上学海堂与示意图上的位置也惊人地一致。
    崔志民认为,自己曾经多次实地考察,虽然“学海堂”的建筑物已经无迹可寻,但越秀山上百步梯西侧新建的凉亭、西侧凉亭之前的空地等几处平地的位置相当对称,有建设过大型建筑物的迹象。观音山老照片的发现,使他更加肯定自己的推测:“学海堂”的主体建筑位置在现在的“孙中山读书治事处”。

      据史书记载,该学堂“其地梅花夹路,修竹绕廊。中建厅事三楹,后有小亭邃室,高依翠岫,平抱珠江,极潇洒之致。

    专家评价

      著作比雕塑更重要

      陈澧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情就是考试和学习,前半生先是学习后考试,考试失败之后又继续学习,经历比较简单,所以与他有关的故事、传说几乎没有,再加上他并不是什么达官显贵,他的故居也没有被重视和保护,但他留下来的著作浩如烟海,这些精神财富远比一尊雕塑、几座房子流传得更久远。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邮箱:Info@shangshiwen.com
  • 著名诗人
  • 诗词标签
  • 诗词周边
  • 诗词名句
  • 年代诗人
  • 诗词列表诗人故事
  • 史书典籍
  • 诗人列表词牌名大全